本報特約抗癌食物第一名評論員徐立凡
  只有形成了全方位競爭的市場體系,市場才能真正發揮出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,消費者而不是供應者才能夠對於價格制定擁有真買屋正的決定權。
  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李樸民22日表示,今年發改委將加快完善資源品價格的形成機制,積極推動電力、天然氣、水、鐵路、航空等領域的改革,完善民汽車貸款用水、電、氣等階梯價格制度。凡是能夠由市場形成價格的,堅決交給市場。
  這是發改委對其主要職能的一次明確表述。而且,直接深入到了資源品價格這一與民生關聯密切的領域。此前,正是因為資源類產品既涉及重大經濟安全,也涉及基礎民生,因此一直採取管控模式。這一模式具有高效率的特點,但也遺留下ssd固態硬碟比較不少價格倒錯的難題。目前已經形成的價格機制中,也不乏難以兼容之處。比如,“市場煤”與“計劃電”,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價構成機制,並影響到了改革空間的大小。
  能交給市場的交還市場,是因為只有市場能夠發現真實價格。無論價格管制的初衷多美好,其對市場變化的關鍵字滯後反應都無法消除。這也意味著,有可能產生抑制生產和消費的反作用。此外,價格行政化管理,還為利用價格體系確立非競爭性的市場壟斷地位、為供應者與民爭利提供了機會。
  當然,人們也會擔心,讓市場定義資源類產品的價格,是否會導致民生成本的急劇抬升。實際上,導致民生成本抬升的往往不是市場的作用,而是非市場化方式制定的價格。非市場化制定的價格,不能反映真實的生產和供應情況,因此會通過其他方式為其倒錯機制買單。而且,民生領域的價格改革已經確定了“保基本、促公平”的原則。居民對資源類產品的基本需求優先保障,實行較低價格,併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價格相對穩定。改革主要圍繞建立階梯價格制度推進,以此調節人們的使用。因此,把能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,不代表會動民生的“奶酪”。
  但也要看到,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一個必要前提,是業已或準備形成這樣的市場。也就是說,無論是資源類產品的生產體系、進口體系還是供應管道,都應該有競爭格局。只有競爭存在,市場才能發現真實價格,並作出適當反應。從這個角度說,在確立資源品價格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後,下一步的重點,是能不能發育出鼓勵競爭而不是鼓勵壟斷、鼓勵平等而不是鼓勵差別化待遇、鼓勵開放而不是錶面開放的資源類市場體系。只有形成了全方位競爭的市場體系,市場才能真正發揮出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,消費者而不是供應者才能對價格制定擁有真正的決定權。在一個由市場決定供應鏈,消費者決定終端消費的市場環境中,提供給居民的基本民生服務,才能得到最有力的保障。
  相關報道見今天A13版  (原標題:讓市場做資源品價格的發現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78twx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